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生氣是一種指標

前陣子因為生病,差點去賣鴨蛋了,還記得漸漸康復後,有一次和朋友聊天,

因為太開心不用去賣鴨蛋了,我回答的很不正經,朋友因為我輕挑的語氣而生氣了。

原因是因為他很擔心我的身體,但卻覺得我回應的很輕挑還會開玩笑很過分,

我請他去看看自己會生氣的原因,他回答:我只覺得當我正經在說話的時候,不喜歡別人用開玩笑的態度回應我。

後來我對朋友道歉了,但原因並不是因為我覺得我錯了,而是因為那個人是我的好友,針對讓他不開心且生氣這件事,我願意道歉且退讓,這個原因只因為他重要,而非誰對誰錯。

可是卻讓我思考了很多關於「生氣」這件事。


  
當我們生氣時,大多數的人第一個反應會責怪外界,會覺得對方不應該,

可是其實有生氣的反應時,除了自己以外,和所有的人都沒有關係。

那個促使我們生氣的人,只是一個引爆點。

這樣講也許很多人會難以接受,

但我們只要來假設一下就能明白為什麼了。

假設一,我們是生氣的人,

那麼今天有一友人甲惹我們生氣了,我們據理力爭,並且以為對方好的理由要求他改變,

再假設甲真的很在意我們,到了歉,也改了他的行為,

那我們可能會以為這是完美的結局。

但問題來了,在這件事裡面,改變的人是甲而不是我們,

然而,若哪天,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乙丙丁,他們做了跟甲一樣的事,而我們又抓狂了。

這次這個乙丙丁並不是重視我們重視到會為了我們而改變的人,

甚至有可能只是路人或是不熟的人,

那難道,我們可以去指望乙丙丁改變來配合自己嗎?

若是當生氣時,觀看的不是自己而是外在,我們可否期待永遠都會有人來配合自己?



假設二,再舉一個例子,這次我們是惹人生氣的人,而我們惹火的對象這次是A,

因為怕麻煩也怕紛爭,所以我們妥協了、道歉了、改變了,

我們可能以為事情就這樣就結束了。

然而,下回若是我們遇到了一個人假設是B,那些我們因為A有的這些改變,成了這次B不爽的理由,

那我們要改還是不改呢?

改了,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不滿的人,CDEFG等等等,

那麼我們永遠為了別人改變自己,又要改到何年何月呢?
  
這邊並不是要鼓勵大家惹了別人生氣不認錯,或是不可以生氣,

而是要提醒,無論生氣的是我們或是別人,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都是觀察自己,而非第一時間的責怪或是第一時間的妥協。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不同的印痕,

這些印痕,往往是會觸發我們情緒的癥結點,

當我們有生氣的情緒出來時,就是可以察覺自己內在印痕的時機了,

這個步驟不容易,也許需要很多次的生氣情緒反應才能漸漸明朗看到自己,

但是,這遠比期待那個惹我們生氣的人來對我們道歉或是改變來的好的太多。

有理的事情,我們可以爭取可以捍衛,但是這個理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需要我們自己去分辨,

然而分辨是客觀的情緒後,如果還有不能忘卻的狂怒,就是要回我們自己身上觀看了。

再者,當我們因為他人生氣而害怕,做出道歉或是妥協等改變的舉動時,

我們也需要先思考,這個舉動到底是我們自己也覺得不好而改變,還是純粹因為害怕對方生氣而改變?

當別人生氣時,釐清自己和對方的關係和立場後,

其實我們需要幫忙對方引導到他自己的情緒引子裡,請他認真的察覺自己。

這才是真正的為對方好,畢竟,不可能每個人都會願意為了那個對方而改變。


  
這個世界上,會願意讓我們改變並且妥協的人,都是因為我們夠重視;

同樣的,有一個人願意對我們道歉並且為我們改變,也是因為他夠重視我們。

生氣這重表現,絕大多數的時候在人的淺層意識裡面,都是有這一種想要控制人的欲望,

而方法,就是利用生氣這個舉動。

因為對方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所以我們就用生氣,試圖用以綁架他人來符合我們的期待,

因此下次生氣時,與其先細數對方天兵的缺點,不如先瞧瞧自己,會比較有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