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為自己的快樂負責

小時候,我的媽媽常常跟我說這類型的話:只要你怎樣怎樣......媽媽就會快樂,就會很開心了。
通常那個怎樣怎樣最普遍的內容詞語是「乖」、「聽話」、「認真讀書」、「考試考的好」、「好好顧弟弟」,
所以在小的時候,我都很聽話,雖然在我媽媽的眼裡我應該不曾聽話過啦,
但現在長大的我回想起來,真心的不覺得我真的有多叛逆或是多不聽話,
而是,我做到了從小媽媽希望我做到的事,媽媽並沒有因此快樂幸福,反而有越來越多的要求和慾望,
於是有一天,我再也追逐不到媽媽期待我可以達到的那「讓她快樂」的目標。因此,我在媽媽的眼裡才總是不聽話吧?
後來,我總是不斷的努力卻無果,接著,換我不快樂了,
嗯,為了讓媽媽可以快樂,我卻變得不快樂。
但是這也沒有什麼,因為大部分的小孩子當然都是希望可以看到自己的母親快樂的吧,
所以我也就不是那麼的在意自己的快樂重不重要,
直到國中時的某一天,我做了一個好真實的惡夢,
這個惡夢到今日都還讓我記憶猶新,
夢境內容有點複雜,總之就是我在夢中死掉了,
然後我的家人、朋友,全部都哭得很傷心,
連早就去世的爺爺和舅公都出現在我的夢裡,也哭得很傷心。
後來我就醒了,雖然醒了,但那種對死亡的恐懼卻深深地影響著我,
那是第一次,我對死亡開始有懼怕之心。
那幾天,我腦中想著的都是:怎麼辦?如果我死了怎麼辦?那媽媽會不會很難過,媽媽就不會快樂了。
這瞬間,我好像明白了什麼事,但當年的我說不出來,
只覺得過去的我,做法好像有哪裡不對。
直到有一天,我又惹媽媽生氣了,
媽媽非常有情緒地對我說:妳真的要這樣讓我傷心嗎?妳就不能讓我開心一些嗎!
當下的我莫名的就想到那個我死掉的夢,不能克制的,我就對媽媽脫口而出說了這麼一句話:
「麻,為什麼妳的快樂要放在我的身上,為什麼要我來負責妳的快樂?那萬一有一天我不在了妳要怎麼辦。
我不是生氣想要跟媽媽唱反調,也不是因為媽媽罵我而難過,當時的我內心有的更多的是......擔憂。
沒錯,我擔憂,擔憂之後是無限的恐懼,我真的能一輩子為媽媽的快樂負責嗎,萬一我怎麼樣了媽媽要怎麼辦?
想當然,媽媽一定是被我嚇到了,因為她絕對沒料過我會說出這樣的話。
那次媽媽因為我的回答而非常的生氣,但我卻自那次起,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我無法也不能為任何一個人的快樂負責,相對的,除了我自己,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為我的快樂負責。
當我們把快樂寄託在別人的身上的時候,我們想著,只要誰誰誰怎麼樣我們就會多快樂,
但我們又何曾想到,那那個人的快樂怎麼辦?那個人的快樂,又要由誰來負責?
於是我們就常陷入了一個陷阱裡了,一個我期待你為我負責、你期待他為你負責、他期待誰為自己負責的這種循環,
從沒想過也沒意識到,原來我們可以自己為自己負責。
  
我遇到過許多的人,對身邊的人都有著屬於他自己的要求,
這個要求的對象有可能是情人、有可能是友人,更容易的是親人。
然而在我們生命中我們會遇到想對他有要求的人,
絕大部分都是我們所重視並且他們也重視我們的人,
所以我們會忽略,這個人配合、成就我們心中的渴望,讓我們可以快樂,原因並不是他「應該」這麼做,而是他自發性的「願意」這麼做。
試想,當面對一個我們真的很愛的人的時候,
我們會不會希望這個人可以幸福、快樂?
一定會的吧!
但是我們希望這個人可以幸福快樂,又怎麼可以把我們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加諸在這個人身上呢?
當我們知道一個人把我們的一切都扛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你真愛他的話,焉不會心疼?
無論是為了滿足父母願望而捨棄自己夢想的孩子,
還是為了孩子而過度犧牲自己,甚至失去了快樂的父母,
或著是想要付出一切滿足對方渴望的情人,
更或是只為求認同而無盡付出的友人,
我們真心重視這個人,真的可以看著對方為了我們的快樂與否而耗盡自己的心力、犧牲自己的快樂嗎?

所以,如果你很愛你的父母,習慣達成父母的要求來讓父母快樂,那麼請你問問自己,你能負責你父母的快樂多久?什麼時候,輪到你負責自己的快樂?你的快樂,又打算奢望誰來負責?
如果你很愛你的孩子,習慣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甚至犧牲自己所有的快樂,那麼,再把一切目光都放在期待孩子如何之前,請你先讓自己快樂起來,因為你的孩子可以感受到你是不是快樂,當孩子察覺你不快樂的時候,他或許會犧牲自己一切的快樂來滿足你的快樂。這就是你想要的嗎?父母快樂,孩子就會、才會快樂。
假使你很愛你的伴侶,卻對他有許多的要求和想法,那麼,這個願意為了你改變一切的人,即將失去原本的他自己,這樣,他還是你愛的人了嗎?就是你愛的人了嗎?你愛的人,不該是你心中理想樣貌的魁儡。
假使你很重視你的朋友,重視到可以為了他赴湯蹈火,那麼你要知道,你有絕對的權力去為任何一個你重視的人赴當蹈火。但是請問自己一個問題,你也這麼對過自己了嗎?為自己做過赴當蹈火的努力了嗎?
  
不要期待任何人來為我們的人生負責,
不要奢望任何人可以改變來迎合我們的喜好,
也不要把快樂的希望和種子寄放在任何一個人的身上,
因為,這些都是我們該要為自己做的事。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行善的迷思?

剛剛追鬼故事,看到了一篇常常出現的關於冤親債主討債的故事,
既讓我覺得神奇,又倍感百思不得其解的故事。
反正大意就是這樣,一個人生了很嚴重的病,求醫醫不好,就往宗教找方法,結果師父跟那個人說那是因為上輩子他殺的人現在來找他報仇了,人家有黑令旗,所以神佛也管不著,就只能靠和解的了,於是後來主角答應燒很多很多的紙錢給那個冤親債主,並且做很多很多的善事來消這個罪惡。
至此,故事算是很圓滿的結束了吧?
喔不,因為這個主角最後病還是沒有好,所以就很生氣地去找當初解決的師父說理論:為什麼我的病還沒有好?
故事到此結束,想當然,我也不知道這個主角的病最後好了沒,
但是我好奇比較重的不在他的病好了沒,
而是,假設冤親債主真的存在的狀況下,到底為什麼我們做善事就可以真的跟人家和解啊?
不說我還真的遇到很多這種例子,因為有冤親債主,然後談條件和解,條件是要做多少好事或是善事等等。
在我的世界裡,這個概念很神奇,
然後在我的經驗裡,這個概念似乎並不是那麼的有效,在跟冤親債主和解的這件事上。

基本上這個概念的感覺就很像,
我今天欠了甲錢,但是我沒有把錢還給甲或甲的家人,於是甲追著我到天涯海角,終於有一天甲抓到了我。我很希望不再躲躲藏藏、不再受甲的影響,所以就跟甲協議,我會用甲的名義給乙丙丁戊己庚辛錢,讓這筆債可以一筆勾銷。
若因此答應結束這個恩仇的人,應該是心中很有大愛的吧?
但是我想要很坦白的說,如果人的心中真的那麼大愛,那麼就不會有超越愛的恨意執著,甚至放棄輪迴機會只求那一只令旗好來報復,有這種想法的人,一開始就不會落入因果的仇恨了。
然而真抱持著那種超越生命的仇恨想要報復的人,我並不覺得他想要追求的會是那身外的一切,當寧願放棄什麼也要報仇的時候,所尋求的往往只是那真實的懺悔以及道歉。
如果我是別人的冤親債主,真的恨對方恨到轉世也要追逐他,
那麼或許對我而言,重要的不是對方做了多少的好事、行了多少善,也不是幫我累積福報什麼鬼。
我要的,可能就是對方的歉意和懺悔,
不然坦白講,你做的這些善事,甘我屁事?
你沒有真心的對我說一句對不起,你不懂我為什麼恨你,你也沒有真心誠意的懺悔,就只是為了想要擺脫我而口頭上說抱歉、說你真的很想要和解。接著做了一萬件善事,意義在哪?
我都可以追尋你到這個輩子了,不就代表我對你有超越生死的執著情緒。追著你,不就代表我想要的是與你面對面,溝通,尋求你的懺悔嗎?
然而因為你想要擺脫我「才」去做善事,我就因此和解,
那我到底幹嘛要成為你的冤親債主啊?
  
也許,一開始的本意也是好的吧,可以提倡更多人行善,幫助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
但是很多有信仰的人,對行善都有某種程度的曲解,
行善,不是為了擺脫誰,不是為了取悅誰,更不是因為誰叫我們做而必須去做,
善,是發自內心的一股愛的頻率,而當我們想要把這個愛的頻率分享給他人時,善行之舉由此而生成。
善行是因為愛而想要分享的結果,並非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的手段。
所以,我們並不能做壞事,然後在做完壞事之後給自己臺階,覺得只要去做善事就可以補足這件壞事。如此善行就沒有意義,也無法累積任何福報能量。
我們也不能存僥倖,因為想要逃避不願意承擔自己的過錯就用行善來規避。如此善行也不出於愛,而是出於不敢面對什麼而想要逃避的恐懼。
善是喜悅、分享、貢獻,真正的善舉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的原因不在於累積任何福報,而是內在會有無以倫比的滿足。
我們可以做的事,是檢視自心,到底是真心想要這麼做,還是不知不覺中把行善當成一種自我安慰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