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年代實在有點久遠,所以在下也忘了到底是在書中出現的內容還是在DVD有出現過這一段,抑或是兩邊都有出現,
總之內容大概就是,作者在那段時間有經濟上的困擾,在憂慮之際,她突然有靈感,於是就走到路上,把自己所有的金錢都發給看到的每一個路人。在這個過程中她感到感動與富足,過不久後,一筆她完全料想不到的收入就入帳了,完全解決了她當下的財務危機。
當年,在看到這一部份的時候,老實說,在下的心裡只有一個結論,就是:病得不輕。
然後就深深的覺得作者不切實際與不負責任,
錢都不夠用了,還拿出去發?自己發不夠,還教所有錢不夠用、想要有更多錢的人拿出去發?啊真的家中有急事急需要用錢,真的發了卻沒有得到更多的錢回流的人怎麼辦?逼死誰啊?!
嗯,那是當年的感想。
不過啦那個,畢竟人是會成長的,最近在下長大了,突然想通與搞懂,對於為什麼捐獻出金錢之後能獲得更多金錢這一件事的原因。
很久以前,在下寫過一些關於吸引力法則指標的文章中,有提到過「情緒」是啟用吸引力法則的重要指標,而「初心」是探究真正情緒的原點。
在這邊再簡單的解說一下,
我們內在有什麼情緒,這個情緒就會為我們吸引而來相對應的東西,這是宇宙中的吸引原則。比如我們內在有著感恩、喜悅的情感情緒,那麼宇宙丟給我們的事件就會是讓我們感恩、喜悅的,比如中樂透。同理,當我們的內在充滿著怨恨與憤怒,那宇宙就丟給我們怨恨與憤怒,比如紛爭、意外。
然而,即便情緒是吸引力法則的準則,也不代表我們可以投以假的情緒,因為宇宙永遠真實運作,不會被假的情緒所騙。
假的情緒就是迫使自己「正面思考」而來的東西。
再舉例,今天有一個人他很渴望新的感情,所以他用觀想、願景板天天觀想自己遇到一個他所渴望的情人。可是在這個渴望新感情的背後,有一個起始原因,就是因為他不想輸給已經有了新對象的前伴侶。那這種時候,觀想出來的開心就是假的情緒,真實的情緒在那個「初心」,也就是不想輸給前伴侶的不甘與憤怒。
因此,宇宙遵循的不會是我們塑造出來的期待,而是初心而來的情感,這才是屬於我們真正的情緒。
以上大概講解吸引裡法則運作原則,
那麼我們現在需要專注來講初心與情緒。
有試著內觀自己的人都知道,探知自己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在探知到自己深層埋藏的東西後,
它們並不是我們說放下就可以放下,說不想就可以不想的。
比方說今天我們知道擔心對我們沒有好處,
但當身邊一個重視的人出事時,我們就是不能控制、就是會擔心。
或者我們都知道恨不會讓自己快樂,可當那個加害者貨真價實存在時,寬恕與原諒也並不是說:「啊我知道了,那現在就原諒吧。」這樣就可以做到的事。
這時候,我們知道了我們的心,也無法說扭改就扭改的。
這些初心情緒,大多數都是低頻與負面的,
因為若今天我們的初心本就是高頻、正面的,也根本不會要找什麼吸引力法則如何啟用的方法了。畢竟宇宙早會在我們的生命展現所有相屬的事件。
當這種時候,那些負面的初心就需要被抽出、重塑。
這就是為什麼捐獻出金錢後能獲得更多的金錢的原理。
因為在這個動作中,我們做到的不是只有用付出來建造橋樑這件事,
還連帶破除了藏在我們初心中的恐懼與不安,或是其他有可能的負面情緒。
當今天我們很想為他人做一件事,這個想是我們的初心,可是在想做這件事的背後我們同時也害怕某些後果,這個害怕也是初心。
這時候當我們的動作依然還是付出,那麼我們就等於面對了自己心中的恐懼與不安了,而除了面對,我們也用動作破除了這些情緒。
繼續用例子來舉例,
今天我看到了一個公益團體在募款,我的心是很想要幫助他們的,但我的理智卻不時在想著,那如果我這筆錢出去以後我可以用的錢不就變少了嗎?不夠怎麼辦?
這種時候,想奉獻的心情和怕不夠的心情在抗衡,
若我們最後作出了捐獻這件事,我們就在理智的行為中走入了心智的世界裡,而這個世界,就是我們選擇了付出的喜悅而克服了沒有的恐懼。
那這時,宇宙的能量頻率就會以我們選擇的結果回以回報。
因此許多宗教、書中所說的奉獻理論,帶領我們回到的是卸除不安與恐懼的心。
當然,這篇文章並不是鼓勵大家想到沒事都要去做付出、奉獻這件事,
因為即便君捐了再多的錢,卻從未搞懂自己做這些事背後的初始情緒是什麼,那麼一切也沒有意義。
但只要,我們能抓出那個原點的情感,在善與懼之間,我們選擇了善,那這個恐懼,就被我們克服了。
相關文章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