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錢喔?」(不屑的語氣)
你是不是也滿足了不屬於你真正期待的信念?
諸君大家好啊,好久不見~
默默離上篇文章竟然也要相隔一年去了⋯⋯
其實這段時間數次想要動筆,但太久沒寫文章的我實在已經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碰巧就在剛剛被媽媽激起了情緒,這對最近在更深層抓自己金錢信念的我無疑是一個喜事,
感謝媽媽的反應,讓我可以趕快抓到這些東西,
當然也感謝自己,長久以來的修身修心沒白費了,能第一時間察覺而不是被情緒誤導,我為自己感到驕傲~😭
為什麼是記錄「2」而不是記錄「1」?
是因為也是在之前跟媽媽聊天的時候,媽媽的反應和回應勾起了我內在的童年記憶,
而這個記憶伴隨著我對金錢的情緒,也是挺珍貴的體驗,後續需要補的!
回到主題與今天,
實際上最近、整個2024年,真的好似在經歷我37年以來的人生谷底,
原本以為2019已經夠刺激了,但沒想到2023更情緒波盪,
原來以為2023已經很波盪了,卻沒想到2024其實事件上更狂烈。
若是客觀一點來看,所有的事情與事件、人際與情感都是遠比過往的人生還要考驗的,
但可能是這些年來,該經歷的都慢慢體會過,加上還好我沒有放棄乖乖唸經😂,
所以才反應看起來比較淡定,但實際上,考驗真的越來越驚人。
最逼得我懷疑自己有沒有明天的,莫過於就是財務課題了,
說到財務,它真的是一個很弔詭的層次,
如果說以前的財務課題,他是那種你會沒錢吃飯都很拮据,
或是為了養公司員工或夥伴,整天被錢追著跑,氣都不能喘一口,對自己都不敢好一點,
那現在就是,整體來看你沒有過得不好,還是有得吃有的用,還是需要常常飛來飛去出差,甚至在他人眼中每個人都還覺得你混很好,
但就是危機是那種比如失去房子啊、甚至會讓我考慮到自己是不是會破產的慘境的。
某天回過頭來想,才明白:啊~這真的是另外一種層次的財務課題了。
就可能也可以安慰或是鼓勵自己,也是往上提升了才能有這種財務狀況。
總之因為這一年以來的波蕩,我知道也讓在一旁看著的媽媽很擔心我,
今天突然很想跟媽媽道歉,道歉自己讓媽媽擔心了,
希望媽媽別擔心我,我覺得自己可以過的,沒有什麼過不去的事。
畢竟除了死,都只是擦傷嘛!
就在我跟媽媽訴訴說這一切並且想表達我的道歉的時候,
我跟媽媽說,我覺得只要撐到我的房子交屋就可以了,
因為在我的心中,總是覺得艾草和芙蓉(我的房子),
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後盾,總感覺有了他們後一切都會不一樣。
加上我對自己的命理了解,房子確實會是我的後盾,
每個人不一定一樣,但對我而言,擁有自己的房子是會有很不一樣的結果或磁場。
然而當我說出我撐到交屋後一切就會變好了的話後,
媽媽的反應不是放心,而是下意識的說:
「交屋?你有錢喔?」一種不信任、否定,甚至帶有些不屑的語氣。
那一瞬間,我有了情緒,而後我憶起了從小到大媽媽給我的對金錢的否定。
小時候:
每當爸爸在跟媽媽說家裡未來想要怎樣的時候,
媽媽不是理性個跟爸爸一起討論,而是習慣用否定的方式:你有錢喔?
爸爸想買新車,其實家裡也沒有過得不好,但媽媽總是會說:你有錢喔?(因為經濟大權都在媽媽手上)
爸爸無論想做什麼事,媽媽都會說:你有錢喔?
每次說這種話的時候,表情、眼神、語氣,都是滿滿的否定與不認同,帶有些微的鄙夷。
也許媽媽也是開心的,也是有那些希冀的,但她總是喜歡用那種方式表達,一種否定的表達方式,
無意識這種表達方式多傷人。
我不知道媽媽的童年與經歷,或是這一切與她的童年與經歷都無關,她就只是想要那樣表達,她就只是個性這樣,
也或者,她就只是來讓我學習這一切的,才會有這種個性與反應,總之小時候在我還沒有任何經濟能力的時候,我看著媽媽這樣對爸爸。
長大一點後,可以自己存零用錢自己打工後:
我只是想跟媽媽表達我未來長大的願景,比如帶全家出國玩,媽媽也說:「你有錢喔?」
媽媽一直想要一間自己的房子,當我說我長大買給他後,他說:「你有錢喔?」
我很早就想要買台車了,因為爸媽離婚後媽媽不會開車,家裡沒台車,我很想要載著媽媽和弟弟、阿姨出門玩,當我說我想買車時,他一樣說:「你有錢喔?」
每次的那句「你有錢喔?」都不是真的問句,而是一種否定,
所以每當媽媽說出口的時候,他的表情和眼神,都只是讓我覺得我正在被否定,而媽媽正在不開心甚至生氣。
然後我即便初心是好的,也會落敗、難過,而後閉口不說,
因為太怕媽媽生氣了。
過了18歲,我越來越有自我意識,不再輕易被媽媽的情緒左右:
我想做的每件事,媽媽都會用否定的方式回應我,尤其那句「你有錢喔?」近乎充斥在我所有夢想的事件。
得了文學獎,需要去香港領獎,我只是跟媽媽分享我得獎了,但媽媽的重點卻不是在得獎,而是再去香港領獎,他說:「去香港領獎,你有錢喔?」
一樣帶有否定還有令人感到鄙夷的口氣。
不想當學校的老師了,我想要專心寫作,其實寫作不需要有錢,只要有決心,但媽媽對於任何我想做的事,總是需要推到那似乎都需要有錢才能做的,
所以專心寫作的的時候,媽媽說:「寫作?你有錢喔?」
開始經營明心鹿的時候,我的初心也很簡單,錢我可以自己在用其他方式賺,我就是邊走邊行,就只是想幫助一些類似經驗的人少走一些路就好,
但媽媽對創業非常反彈,搞了幾次家庭革命,內容都圍繞在:錢。
字詞都是:你有錢喔?
今天一早的媽媽的反應,還有這一切的情緒與回憶,才讓我意識到,
啊,我為了滿足我媽媽的期待,就是那句看似問句實則是否定的句子:你有錢喔?
我把那個否定,認知為媽媽的期待了,
而我為了滿足媽媽的期待,我很努力的讓自己沒有錢。
我的媽媽是個極度情緒化的人,只要稍微一不如她的意,她就會有非常大的情緒反應,
即便是非常非常的小事,可能只是開個電扇,只要不如她的意,她就會發脾氣。
所以我很怕,或者說抗拒媽媽生氣,大多時候能配合的時候我都會盡量配合,
從小到大,媽媽那句:「你有錢喔?」
讓我感覺到媽媽的不認同、否定,而我懼怕她接著會生氣,
所以我需要滿足媽媽的期待:我沒有錢。
所以我誤會了媽媽對我的期待:我需要沒有錢。
嗯,這一瞬間,覺得自己有抓到了一個每當有進帳,就會用更大出帳來把我的錢給推出的信念,
我太需要抓到這個信念是哪些了,否則我的人生會一團亂,
而這段時間的觀察和記錄,我不得不訝異,原生家庭與父母(或養育我們長大的人),
對我們的影響竟然可以大到這樣,深沉到如此,
深到直到今天我才清醒與警覺。
有許多老一輩的長輩,總習慣用否定來表達他們的關心,
而身為被影響的子女或是後輩,我們需要先抽掉這種否定,我們才能抽掉我們否定自己能得到的信念。
所以今天當我察覺這一切的時候,我先選擇觀察,而後我很平穩但堅定的對媽媽說:
「是的,我沒有錢,但就算沒有,我也賺得到。」
而我在心中對自己說:
「是的,我賺得到,但我再也不需要因為害怕媽媽生氣、需要滿足她的期待而把我的錢推出,也無需為了證明我沒有錢,來創造出需多關於金錢的危機。我需要停止滿足我所誤會的媽媽的這個錯誤的期待。」
在子女與父母的金錢課題中,有太多數之不清的情境與事件,但我卻發現,數千數萬種不同的事件與反應,圍繞的卻總是那幾個主題:
認同與否定;滿足與失望;報恩與報復。
因為身為孩子的我們,要的往往都很簡單,是父母的一個肯定、一個微笑或是一個重視,
而我們都無所覺,這些我們可能得不到的,會在現實生活中,用現實的東西比如金錢、人際反映出來。
一個總是留不住金錢的人,或是花出的總會比賺到的多的人,有可能跟我一樣,他有一個誤會的期待需要去滿足;
也可能他在成長過程中期待父母的陪伴,但父母只給予金錢,所以他只能一直把金錢花掉,才能再得到父母的關懷(金錢);
或者曾經他被父母虧待虧欠,所以極力想花掉父母的錢,這成為一種報復;
也有可能他太早熟,太早扛下家裡的一切,習慣了父母無限度的索求,而這無私的愛卻忘了愛自己,所以當金錢顯現時他只知道需要全部給出。這也只是一種祈求父母認同的討好。
或者,如果有君也有著金錢課題,那麼試試從與父母的關係中找答案,可能會有很令君感到難過,但卻可以開始釋懷了的答案。
加油,沒有過不去的事,只有還沒找到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