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狀況下,大多數的人對父母都是有一種從血緣裡牽絆住的愛,
無論你是一個從小備受父母呵護的幸福小孩,
或是被不公平對待的孩子之一,
亦或是,被父母所遺棄從沒見過自己父母一面的孩子,這世界上有一種無法斷掉的愛叫牽絆,
這個牽絆,又名血緣。
只是有時候,對於一些傷痕累累的孩子而言,太憋屈了,
因為對父母的愛得不到回應,或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使孩子無法釋懷,
所以孩子內在深藏著自己的怨恨與埋怨,
有時會很兩極,
一種是使孩子顯現出來的是無法釋懷的怨恨,目的是來掩飾自己其實很愛父母;
另一種,就是用許多的愛和妥協,來逃避自己原來很怨恨著父母。
小文是一個懂事的小孩,他的爸爸從小拋棄了家,
在小文的印象中,七歲以後她便沒有看過自己的父親。
因此父親雖然有負於他們,但她也不怨恨,因為父親在她生命中佔據的空白已經太多,
多到她覺得父親就是一個陌生人,對一個陌生人,她沒什麼怨恨。
小文的媽媽獨自擔起了一個家庭、四個孩子的責任,
為了好好的愛這四個孩子,小文的媽媽從小到大給小文的記憶就是忙碌,
忙著汲汲於生活,因為她必須要好好的養大她所愛的孩子。
於是乎身為長姊的小文,為了她所愛的媽媽可以減輕一些負擔,
她承擔起了為姊亦為母的身分,照顧並且愛護著弟妹。
第一次來找我的時候,小文顯現出來的樣子就是非常的樂觀、可靠,
好像有她在,所有的一切都不用擔心,因為她會把一切的事情都處理好。
她從不怨天尤人,不怨媽媽疏於照顧她,因為媽媽很辛苦;
也不怨自己的身世,因為她非常的愛她的弟妹,有弟妹就勝過了一切。
但是有一天,小文生病了,一個很嚴重的疾病,
於是這個病成了小文情緒的導火線,
她不懂上蒼所要給他的考驗是什麼,她懼怕自己如果有什麼萬一,
她的家人怎麼辦?會有多難過?如何承受的了?
更何況,她放不下她的家人啊......
看著這樣的小文,很難過,但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做什麼,
所以我問她:如果可以回到過去做一件讓妳彌補妳最遺憾的事?妳要做什麼?
會這麼問,是因為小文為家人活了太久太久,久到她根本不知道為自己付出是什麼感覺。
小文不知道,因為她從沒想過,也不敢想自己想要什麼,
於是我跟她說,那我帶她回去找好了,總會找到的。
我會的,只有這個,能為她做的也只有這個。
於是我開始引導小文回到自己小的時候,
時間點是:小文過往的人生中最遺憾的那一天。
然後我們要找的人是:小文心裡面最愛的那個人。
剛開始,我只覺得小文在掙扎,在生氣,
她不願意承認在當下的狀況浮現在她眼前的所有景象,
因為那一天,就是她爸爸離開家的那一天,
小文心裡面最愛的人,從那扇門走出來的,正是她七歲過後再也沒見過一面的爸爸。
我與小文都以為,該出現的會是其他時刻,比如小文為了家庭而放棄愛情的時刻;
也以為,出現的會是小文的媽媽或弟妹,因為小文從有記憶以來,就在用生命愛著她的家人。
我倆都從未想過,那個人、那個場景,會是如此。
小文開始抗拒,並且哭喊,
說著:不可能,怎麼可能是他?對我而言他就是陌生人啊,我不恨他,但我也不可能愛他的,我不愛他......我是沒有爸爸的人啊!
我不說話了,只讓小文繼續痛哭著,
直到她沒那麼激動時,我問她:所以在妳生命中,妳最遺憾的是那天嗎?
小文抽噎著,說不出話來,只能點頭。
我:為什麼是那天?
小文花了很大的力氣才吐出讓我聽得懂的話,她說:因為......我沒有跟爸爸說再見......我沒有跟爸爸說再見......如果知道以後就看不到爸爸了,我會跟爸爸說再見......我要跟爸爸說再見,我還沒有跟爸爸說再見,也還沒有跟爸爸說......說......
我很訝異小文內在深藏的小孩,在人生中,最讓她痛苦遺憾的竟然是那個時刻,原因點是那句「再見」......
但,沒說什麼,小文還沒跟她爸爸說什麼?於是我問:說什麼?
接下來的回應,我哭了,
而小文就像是斷了的弦,再也無法抑制和欺騙自己,崩潰的痛哭著,說:說我愛爸爸,我愛爸爸,我愛爸爸......
那一天,小文哭的歇斯底里,說了無數次的她愛爸爸,好像這輩子只有當下可以說那句話一樣。
這就是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
就算是被遺棄的、對父母根本素未謀面的孩子,
內在始終都有一種對父母的依賴和眷戀。
只是時光以及現實,情緒以及不甘,
促使孩子不願意承認,或著說孩子根本自己都沒發現,
那生命之初,無論是被歡迎或是不被歡迎的狀態下,
從擁有生命的那一刻開始,就成形的愛。
無論父母曾經對孩子做什麼事,無論孩子有多怨恨父母甚至想報復,
但是身為一個孩子,就算與父母的緣分是深還是淺,
一個小孩,對於自己親生父母的情緒,怎麼可能只有怨恨?
有句話叫做:養兒方知父母恩。
許多許多的人,在有了孩子之後才能體會爸媽過往的辛苦,
父母愛孩子,已經是絕大多數的認知,
並且在正常情況下,是天經地義的狀況。
說實話,在遇過了那麼多人,也遇過不把孩子當孩子的不負責任的父母,
我真的無法說,父母愛孩子是不是天經地義。
但是,有一點我卻很確定,那就是,
小孩對於父母的愛、眷戀、依賴,
從來都沒有亞於過父母對孩子的付出。
只是當我們還在襁褓中時,
我們只能被動地接受愛,我們看到的也只有父母對孩子全心的付出,
因此那深埋在骨血裡的依戀,往往不被察覺。
這份愛,有時大到可以無垠無涯,
但這份愛無論多深、多重,在對父母有遺憾或是怨恨的狀況,連我們自己都不察時,
我們就只能用埋怨或怨恨來壓抑這層愛,
壓抑到我們自己都無所察覺。
如果你是一個和父母關係不好,對父母有諸多埋怨的孩子,
那麼找一天的時間,問問自己,你真的「只」恨父母嗎?
承認愛,很難,但欺騙自己只有恨,會很痛。
如果你是一個擔心孩子並且難過孩子不懂你苦心的父母,
那請回想你和自己父母的關係,
你真的就覺得,孩子不懂你的愛,或是孩子不夠愛你嗎?
沒有一個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會只有怨恨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